国发行。同时,东洋公司和南洋公司也是如此,由中华帝国国库各出资三百万两,加上政策成本,占股百分之七十,其余的百分之三十股份,作价二百万两,面向全国的百姓发行股份,任何人都可申购,通过这种手段,将华南、江南、北方直隶一带的民间资本全部牢牢地系在三大对外贸易公司的战车之上,同时也增加了就业,集中帝国力量,对外贸易。
同时,帝国内阁设立《帝国对外贸易章程》,鼓励和规范对外贸易的发展。沿海各省,均设立对外贸易局,管辖各通商口岸的海关,规范对外贸易事项。
对外贸易与帝国的工业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赚取海外资金,用于采购西洋机器和原材料,雇请洋工匠和劳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引入的西洋机器和西方工厂管理制度,更好的生产和运输货物,服务与对外贸易。
至于民间资本,不用鼓励,也争先恐后地进入对外贸易领域,帝国要做的便是通过发起设立广州商会、厦门商会、宁波商会等,集合地方乡绅规范外贸的货物质量和价格,达到规范外贸市场,一致对外的目的。
修正通过减免出口税则,规定减免出口税的货物达百余种,如水果干货、药材、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同时停止内地关卡对这些货物进行税收征收,以鼓励国内行商将这这些货物出口外销。
当然,相对于华夏的优势行业,如生丝、茶叶、陶瓷,则丝毫不减出口税,这些差不多也是三大对外贸易公司垄断,财税部更是有意提高部分关税,平衡各地价格,免得被洋人得利。
不过,帝国的对外贸易计划中,体现了一致对外的国家保护主义色彩,对引入的西洋机器、钢铁、棉花等设备和生产原材料货物,进行补贴,而对于鴉片、白糖等消耗品,进行征收重税,利用高昂地价格进行抵御。
七,发展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