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慢慢凉爽起来,进入秋季了。运河两岸,是满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平原,行进十分累人。讨虏军将士有严格的军纪,路上经过村庄,一律不得侵扰。
九月二十五号,讨虏军将士抵达一处名叫北仓的运河边码头小镇,岸边有讨虏军来报,说是根据百姓透露,直隶总督桂良曾经经过这处小镇,率领清军烧毁一批漕粮,又匆匆离开。
冯云山下令继续加紧北上,已经进入秋季,他必须要在一两个月内拿下北京城兵击溃京畿一带的满清驻军。否则,拖至冬季,讨虏军将士都是南方人,不适应这北地的严寒天气,到时就麻烦了。
三天之后,讨虏军水师抵达一处叫河西务的小镇。
河西务镇本是一处小村庄,因为临近京杭大运河,随着漕运繁华起来,慢慢发展成一处城镇,前明和满清两朝,因为这河西务镇是漕运咽喉之地,都在此处设立榷税钞关,水陆驿站,号称“京东第一镇”。
岸上担任前锋的甲九师来报,河西务镇上的驿站已经被烧毁,镇上除了少量百百姓流民外,其余的关税漕兵、漕运监督和运河疏浚的官兵全部逃散。
不过,估计是清兵想不到讨虏军进军如此神速,事发匆忙,连停靠在运河内的三十余艘特制平底漕粮船都没处理,自然成了甲十师的俘获。而河西务镇上的大型驿站,虽然烧毁,讨虏军将士却发现四周有骡马几十匹,还有专门转运粮食的马车几十具。
水师先锋甲十师和陆师前锋甲九师都在河西务镇里找了几名贫苦百姓和小商贩作为向导,加上两名早先就埋伏在此的特务司特务,得知过了河西务段的北运河,也就是白河上游,上百吨的船只都无法航行了。
冯云山等人只得全部下了“俘洋号”。因为担心小战船有危险,罗大纲坚决不让冯云山乘坐普通战船,无奈之下,只得乘坐马车。幸好,有先见之名的刘胜邦,将冯云山平常用来出行的钢板加固过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