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上,将那钦差大臣托明阿有负圣恩,逃离江北大营致使大军惨败,部堂大人力挽狂澜之事,奏明皇上。好叫朝廷明白,也能获得皇上的鼎力支持,守卫扬州。”陈胜元也劝道。
陈金绶和秦定三也纷纷建言,表明自己愿意追随怡良,向朝廷参奏江北大营惨败的“真相”,让逃跑的托明阿收到朝廷的责罚。
怡良清楚这四人都是为了减轻他们自己从丹阳、镇江或是江北大营逃跑的罪责,想将皇上的怒火转移到托明阿身上,便团结起来,一致弹劾托明阿。
原本,怡良和托明阿都是正红旗人,相互之间,虽然不是很熟,但勉强还算一个旗内的族人。怡良是不想与托明阿撕破脸皮的。
但如今这般,怡良也意识到,他们两个,必然都要承受皇上的怒火,只是看谁承受主要火力而已。
上这么几个人前来说是求见,实则不亚于逼迫自己做出选择。一旦自己不选择弹劾托明阿,想必,这四人会联合起来弹劾自己。官场的黑暗,怡良还是有些了解。
既然如此,便按照他们的意愿,写封奏折,弹劾托明阿吧。
怡良迅速做出决定,五人一道印上官印,又按下手印,五人一起弹劾钦差托明阿畏战逃跑,导致江北大营被贼军攻破的折子,便被写了出来。
因为扬州城被围,陈胜元又自告奋勇,由他派遣数名奸细,从运河水路潜行出扬州,送出折子的重任。
说完正事,众人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如何固守扬州城?
虽然他们在折子上写下了,要求朝廷紧急派大军前来支援,但事实上,众人心中都清楚,大清已经基本无兵可派了。就算勉强派些兵来,也不会太多,在见识过那帮粤贼的战力之后,众将都明白,就算派来一两万的援兵,也难以击退这近四万的粤贼精兵。
关键是,大清如今哪里还有一两万多余的兵力可以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