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及兄也严重低估了骁果军将士的耐心和容忍度,受命殿后的陈智略和樊文超二将双双叛变,陈智略接受王世充的招降,带着麾下骑兵投降了王世充,樊文超则带着麾下兵马和众多思乡心切的关中将士直接西进,来投奔他老爸得意弟子陈丧良的麾下兵马——当然,对樊文超来说,这无疑也是他的最理想选择。
混战再开,垂涎骁果军的上好装备与强大战斗力,王世充和李密都不约而同的对樊文超部前堵后追,想要逼迫樊文超向自军投降,樊文超也赶紧派快马向云老将军求援,同样知道骁果军可堪大用的云老将军毫不犹豫,马上亲自率军出兵接应,与王李联军在慈涧一带干了一仗,虽然没能获胜,却也成功接应回了五千多骁果精兵,也顺道救回了天生就向着关中隋军的樊文超,还正式拉开了关中隋军与王李联军开战的帷幕。
河阳这边也一样,不想再走回头路的骁果军纷纷向穷追猛打的王李联军投降,有的投降李密有的投降王世充,大量军需辎重也被王李联军缴获,化及兄则被迫砍断河阳桥以躲避王李联军追击和阻止士兵逃亡投降,最后化及兄带到东都战场上的九万多军队,只有两万三千多人陪着化及兄逃过黄河,逃进河内暂时栖身。
对化及兄而言还好,他的预备队走在前面抢先过了黄河,保住了嫡系军队,也保住了文武百官和隋炀帝的六宫嫔妃,同时黎阳仓那边还有一些后军和粮草,化及兄多少还有一点翻身的本钱,同时河内郡内还有李密麾下的孟海公夫妻可以给化及兄当出气筒,有黄河天险可守的化及兄只要经营得力,施策得当,仍然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当然,这点对化及兄来说,难度相当不小。
东都混战并没有因为化及兄的北逃河内而宣告结束,相反还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乘着王李联军追杀化及兄的机会,蓄势已久的隋军偏师李客师部立即南下,十分无耻的乘虚攻打扼守熊耳山路口的另一处军事重地同时也是陈丧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