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制·九品·清谈
三国在政治文化上的贡献,蜀汉和东吴都没有地位。曹魏帝国掌握中国的精华地区,在短促的四十六年寿命中,有三点发展异于前代,并对后世产生长远的影响。
第一政制中国自纪元前三世纪秦王朝创立九卿以来,这种政府组织,一直维持五百余年。本世纪(三)曹魏帝国建立后,才有重大改变,政府组织成为下表所列的形态:
“尚书省”在九卿制度下,本名“尚书台”,是宫廷供应(九卿之一少府)所属的单位之一,负责收发皇帝的文件。首长称“尚书令”,就是秘书长。职员称“尚书”,也就是秘书。西汉和东汉王朝时,为了增强工作效率,尚书台迁到皇宫,在皇帝身旁办公,遂脱离宫廷供应(少府)而独立,并且因为接近权力魔杖的缘故,地位自然日渐重要。曹魏帝国开国后,再脱离皇宫,改称“尚书省”,正式成为政府中枢的行政机构,类似近代的国务院。尚书省下再分若干“曹”——“曹”,后来改称“部”,即二十世纪现代中央政府“部”的起源。“中书省”的情形完全相同,也是宫廷供应部(少府)属下单位之一,不过所管。的是皇帝和皇宫庶务性工作,本世纪(三)也正式成为中枢机构,负责政策筹划,诏命颁布,以及向皇帝随时提出建议。而原来的九卿,却被挤到旁边,因职务权力,跟尚书省各“曹”(部)重复,所以反而变成叠床架屋的人物和机构,但这个叠床架屋的九卿,却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初叶,专制政制结束时才被撤销。
第二九品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由官员们推荐人才的办法,曹魏帝国加以修正,改由政府专任官员负责遴选,州设“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对全国知识分子(包括已任职的中下级官员),依他们的才能和道德行为,分别评定为九个等级,称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评定等级之后,小中正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