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想象:如果魏王国任用了吴起、公孙鞅、孙膑、范睢、乐毅(他也是魏国人),历史的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秦王国新的外交政策下,远东三国因此得到暂时的安定,近东三国却恶运当头。它们只有接受不断地痛击而呼救无门,既没有霸主可以申诉,又没有另一个超级强国可以跟秦王国制衡。其中最悲惨的一次宰割,是使赵王国陷于万劫不复的长平战役。
纪元前二六四年,秦王国攻击韩王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占领南阳(河南修武以西)。两年后(前二六二),又占领野王(河南沁阳),把韩王国跟北方的领土上党郡(山西长子)的联系隔断。上党郡郡长(郡守)冯亭,向赵王国投降。这是把烫手的山芋抛给赵王国,赵王国无法拒绝这个广达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诱惑,仍兴高采烈地接住,一面祈祷老天爷保佑它不是一块烫山芋。
秦王国当然不允许已到口的肥肉被别人挖去,两年后(前二六○年),大将王(齿乞)向上党进攻,等到赵王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上党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王报村),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邀击。秦王国看出,如果不除掉这老谋深算的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王国的野战兵团。范睢所建立的间谍系统,及时的在赵王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向当权人士散布耳语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上党失陷对他的打击很大,他自知不是秦王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恐伯终有一天在压力下向秦王国投降。秦王国最害怕的是赵王国少壮派将领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王国就铁定的胜利。”在全国上下一致的要求下,国王赵丹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总司令。
赵括是赵王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绝顶的口才,自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