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言的文章,此时受诸多先生的注意,他们因为其中一句生出疑惑,不再单纯与记忆印证,进而开始思考、分析。
这么一来,圣贤纸上文思波动,天地间的秩序也受到了牵引,令诸多先生文思跳动,使得整座文轩楼的文思汹涌。
韩逸等人的文思何等精纯、深厚,这么散发开来,甚至影响到神通之法,动摇了城中的一处战场,这便造成了楼身摇晃,可谓连锁反应。
不过,邱言却是借离卦与气运之书的帮助,注意到了自身气运迅速衰落,心头一转,泛起一个想法来——
“品评文章的诸儒中,或有耋老之年者,莫非那‘大耋之嗟,凶’,实际上应在此处?”
念头一转,邱言已经有了决定,遂与身边几人告罪,说是心有所感,要去一处静思。
听邱言这么说,高松等人虽还有心探讨,却也不好逼迫,主动驱散周围人群,众儒生思及品评将至,也就顺势散开了。
邱言致谢后,重回座上。
“品评文章的都是当世大儒,他们对我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日后际遇,影响旁人对我的看法,但我之气运,岂能因一文而变?因几人之言而动?因东都之行而改?我且以一己两身之力,与他们辩上一辩!”
周东义等人影响力不小,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士林、清流的领袖,一言一行对邱言官途都有影响。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便是寻常人家,若东家对这个人突然生出某种看法,很快就会影射到其人风评,影响生计、生活。
更何况,若因一篇文章,留下不够踏实的印象,日后行事会多出许多波折。
想着想着,邱言心头坚定意念,眼眸一转,目光落到转变的笔墨砚台上,伸手过去。
同时那一道坚定之念在魂中定下,心火轰然升腾,一连串的感悟被“祭祀之礼”牵引着汇聚其中,紧接着神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