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磷酸比目腺苷糖甙钠,又名“龟息药剂”;
对于这种效果相对比较特异,而且名字又较有特色的药剂,江源记得很清楚。
出于对这种药剂的好奇,江源当时还详细地阅读了关于这类药物的描述,还有相关类似的记载和资料,当时这种药剂的出现还相当有些传奇性的意味。
这种药物是在十数年前,由天医院某位擅长药剂领域的二品医师实验精配而成的,当时这位医师在外地巡游之时,收集到了一张残破的古代药剂配方,上边记载的药物,还有某些特殊的效果,让他极为的感兴趣。
然后通过对这张残破药剂的数次调整和试验,精配出了“三磷酸比目腺苷糖甙钠”的前代药剂“三磷酸林可腺苷糖甙钠”。
这种“三磷林可酸腺苷糖甙钠”又被称之为“假死药剂”。
假死药剂,效果极强,可以使一个人迅速地陷入某种假死状态,不过这种药剂效果虽强,但副作用却是也极大,相当的不稳定;
当时药剂制作出来之后,通过动物试验,那位医师郁闷地发现三个批次共九十只小白鼠,共有六只一直没有苏醒,经过了三十天的观察期,并使用了护脑促醒,以及加速循环等药物治疗之后,有三只顺利苏醒,机体循环恢复;
但依然有三只,最后进入了脑死亡状态,其中两只还伴有循环衰竭。
对于这样的试验结果,这位医师并不在意,毕竟每一种药物都需要通过数次的调整,才可能达到相对完美的状态,然后继续地进行药物配比调整和精配,进行了第二次动物试验,这次的小白鼠试验相当不错,九十只小白鼠只有三只未有苏醒。但通过药物促醒之后,均复苏成功。
在欣喜的同时,这位医师立刻向药物审查委员会提交了这次动物实验报告的资料,申请了进一步的灵长类动物试验。
原本这种成功概率下的灵长类动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