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现在整个工厂的各种零件的工艺,可都是由那些苏联工程师以及技术员设计出来的,他们这些实干派,能力远远超过中国的工艺工程师。尤其是苏联以前的军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都是jing度要求比较严格,jing度等级比较高的军用产品的零件。
机床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完善而又合理的工艺,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整批零件的jing度,更能够提高效率。
像陈东升那样的技术好的车工,适合用来干单间小批量的产品的生产。
分工序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大批量金属零件加工,每道工序,甚至每道工序里面的工步都有着详细的划分。到那个时候,一台车**面的车刀对好道之后,只要**作工记好刻度,每件产品加工完成之后快速地换上一件,然后把车刀通过中托板上面的手柄摇到那个记忆中的刻度上面,直接打自动走刀就行了。
如果按照陈东升那样干,一道工序上面集中很多工步,必须要换刀。普通车**面的刀架有着四个刀位,如果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老是转动刀架,本来重复定位jing度就不高的刀架,不仅容易磨损,还可能造成定位不准的问题。这样一来,每加工一个尺寸就得测量一番。生产效率根本就高不到哪里去。
云非在骂过那些车间主任之后,就没有再到车间里面去过。
他知道这些事情,现在自己根本就是急不来的。这些长时间没有干活的工人,必须要给他们时间来回复他们的状态,所以云非让那些苏联的工艺工程师以及技术员在做工艺的时候,把除了半jing加工的余量少留点之外,其余的加工余量都多留了五十丝。反正在各道工序的加工中,即使五十丝的余量,也不会多走一刀。
这样一来,工人报废率就会得到很好地控制。
对于熔炼车间里面,云非真没有任何办法。他自己根本就不懂那个,苏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