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这样的频率并不算高,所以大唐官员对于科考一事也较为生疏。
饶是有前车之鉴以及前隋时期的科考经验,这帮人也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去商议好每一个环节,而搞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也才刚刚确定生员,时间,科目,以及科目次序,考场等最基本的问题。
李元吉觉得有些无语,商议了这么长时间,搞了这么点东西?全部都是依照前隋时期的科目以及制度,没有一丝的改变。
科考是李世民强塞给自己的,但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李元吉基本确定了要以科考这件事情为重点进行操作,可以说科考便是自己命运的真正转折点。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元吉自然难以感到满意。
“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马周猛然一愣,神情有些迟疑的望向李元吉,下意识道:“自然是为国家选拔良才。”
“那国家都需要什么样的良才?”李元吉继续问着。
“治世之能才?”李元吉的态度让马周有些疑惑,甚至稍稍动摇了本心,语气稍有些不太坚定。
“不错,国家所需要的正是治世之能才,秀才科考经学与时务策,进士科考经学、时务策以及诗赋,明经科更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可为何仅是立于朝堂之的才是治世之能才,难道国家不需要朝堂之外的能才吗?”李元吉微笑着说着。
儒家经典主要是以提升人的品德为主,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也特别在意这些,但是同样的,一名官员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或许可以说品德与能力不相下,两者缺一不可。
可真要来个二选一的话,估计那些考生倒是更愿意选择能力。
“朝堂之外?”马周愕然一愣,没搞明白李元吉的意思,这科举又与朝堂之外有何关系?
看着马周的反应,基本也能够理解古人的整体思路了。
华夏民族的没落,看来也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