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发布会上那段关于表演的叙述:
“他觉得可以用东方风格……”
“他也觉得可以用西方风格……”
记者们半调侃半称赞的写道:“关于表演理论的研究,有数不清的严肃著作和经典实例,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讲,他们仍然搞不懂什么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什么叫方法派,什么叫情感代入。而褚先生用一种略显憨傻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轻松自然,以及对表演的理解:它从未触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
“褚以他自己绝不承认的西方风格,带来了一份完美的礼物。”
“令人颤栗的角色表现力,看到他在矿洞里蹒跚而行,我的心脏都在抽搐。”
“我收回上次的预测,尼古拉斯凯奇、萨姆洛克维尔,你们恐怕要迎来一位最强劲的对手。”
……
而在众多溢美之词中,李扬却感觉特苦逼,因为褚青一个人就几乎盖过了整部作品,不至于埋怨,但失落感肯定有的。
不过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导演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千万不要去找你掌控不了的演员。
与之相反,元蕾却很庆幸自己留了下来,方能见到柏林在此刻的沸腾,甚至可以不吝啬的去期待,见证最终历史的创造。
科斯里克也很庆幸,事先把《盲井》的放映次数排到了最高,才没有让那些排队买票的观众往死里喷。
从14日晨到15日上午,这八场放映,场场爆满。
其实受媒体影响,影迷关注的就两点:
一是真实的井下拍摄。敢拿演员性命去拼的剧组,这个在全世界都很少见。
二是他们想见识见识,到底啥片子能让全场沉默一分钟。
当然了,有褒就有贬,可奇怪的是,西方群体多是赞扬,少数的东方观众却不太感冒。
就像几位留学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