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
梁二太太一家家地细细询问下来,便有了一番计较。东关县知县这家似乎不大乐意,梁二太太不想让女儿远嫁他乡,这东关县知县都是南方人,这当知县都是三年、六年任期一满要升迁调动的,且听着这嫡次子似乎读书很一般,十八岁了连个秀才都不是。
另两家听着条件,家中底蕴,或父亲为官,或祖辈为官,而男子本人都有些才学,家里也过得宽裕,不算是大富大贵,却也有小有家业。
梁二太太听着就比早前其他人提的要好,心下很是满意,说了一番感谢梁氏的话,又道:“看何时合适,先让我瞧瞧人,若是能成,就先定下来。”
梁氏道:“正好这两家都是京城人氏,一个家在西山县,另一个是王堡镇人氏。二人近来皆在京城读书,若是你想见,我让婆家二婶想想法子。”
梁二太太也与董氏相熟,听了梁氏这话,不好意思地道:“你大着肚子还替秋澜操心,这样罢,我自己去城南温府寻温二太太商量,到时候请她出面帮忙。”
梁三太太见这边事谈罢,便急切地道:“大姑奶奶,我家小九与温七爷的事如何了?”
梁老太太正色道:“我与秋月说过了,待秋阳会试之后再提这事。他们都还小,不急在这一时。”
梁三太太应声“是”,得意地望向梁二太太。
梁二太太只笑不语,心里却暗自琢磨着梁老太太这话里的意思。如果梁秋阳会试得中,再提亲事,梁家也要好听些,只是自家长子梁秋海还没个功名,怕是对两个女儿的亲事也有影响。像梁秋月这样的高嫁,可不是人人都能遇上的。
接下来几日,梁二太太一门心思张罗着长女的亲事,往返于城南温府,高家、王家各有优缺,都去瞧了一回,却拿不定主意,这两家人倒有意与梁家结亲。
两家乐意,自然是听说梁秋澜有一个做镇远候夫人的堂姐,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