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跟差速锁相爱相杀了半个世纪的好基友差速器说起;
现在的汽车为了获得更好的驱动力,都会搭载差速器。
过去的马车两侧车轮是通过一根硬轴链接的,所以两侧的车轮的转速永远是相同的。因为无法差速,转弯的时候内侧的车轮除了滚动摩擦外还会有滑动摩擦。
还好马车的车轮是木头做的,耐磨……而马又傻乎乎的,不知道两轮转速不同会让它好累......
但是讲道理,汽车在转弯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如果还是采用一根硬轴链接,那么转弯时汽车的轮胎等部件将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都是两个半轴的设计,将两个半轴链接起来的就是差速器,有了差速器也就允许两侧车轮有转速差。在转弯时,四条轮胎就会获得更好的驱动性能。
听着挺高大上,但是这种技术其实就是通过一组星型齿轮来实现两边车轮的转速不同;
差速器壳体里面的一组行星齿轮就可以抽象地看作为只有一个齿的“齿轮”,也就是一根棍子,这个棍子可以链接两侧的半轴,并带动两个半轴旋转。
但是这个棍子除了随着传动轴公转之外,同时还可以自转。
如果两侧的车辆受到的摩擦力是相同的,那么这根棍子就不会有自转,即两侧车轮转速也相同;如果有一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另一侧,那么这根棍子本身就会发生自转,这样在不改变公转转速的情况加上自转,就可以达到两侧转速不一样的目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侧的轮子被卡死不能转动了那也无妨,虽然动力依然存在,但这个会自转的棍子就会带动那个没有被卡死的轮子转动。
如果再加上更多的棍子,也就形成了齿轮,即行星齿轮,也是差速器的核心部分。
但是汽车搭载了这个东西,那么问题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