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静州往事 > 第三百七十一章 细论村社干部

第三百七十一章 细论村社干部(4 / 6)

,我还记得王镇以前在旧乡的事。王镇当时就想借调到镇里来,幸好没有来,否则王镇也就没有今天的进步。”他说这话时,没有别的意思,更没有将刘友树和王桥比较的意思,只是随口一说,而且说的是实话,但是刘友树就觉得有些刺耳。

当年为了借调到镇里面,刘友树还想了很多办法,通过牛清德走了蒋大兵的门路,最终胜过了王桥,成功地借调到了旧乡镇。后来由于跟紧了乐彬,得罪了蒋大兵,仕途就一直没有进步。如今刘友树在同龄人中还是混得不错,当了城管委办公室主任,只是与王桥相比,就生出了不少挫败感。

乔勇又道:“既然村委会要选举,不好搞,换掉村支书应该没有问题吧,”

乐彬叹息道:“我知道城管委面对与农村有关的群体性事件总是做不好的原因,因为你们真不懂乡镇。”

乔勇道:“虽然没有在乡镇工作过,基本情况还是略知一二。”

乐彬摇头道:“你是一知半解,半瓶水响叮当。县委号召机关干部下乡镇,确实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不能换村委会就换村支书,乔勇想得太简单了。在农村的现实情况,换支书也解决不了问题,村支书在农村都是能人,在市场经济下,他们凭脑袋瓜子找点小钱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不是脱产干部,报酬不多,有时候,你看上某个人,让他干支书,他还不一定想干。”

王桥坐在镇长位置上,看问题角度渐渐与乐彬接近,对其所言深以为然。他此时想起市委邓建国副书记初到岗位就把目光盯着基层组织建设,确实也是看到很多问题。

乐彬当过多年旧乡党委书记,对农村工作如数家珍,又道:“支书在任职期间,你强行换掉村支书,就是给自己添麻烦,除非这个支书已经以工作难以开展。刚才王镇说过两种情况,换掉支书也有两种后果,第一种后果是农村党员老化严重,党员队伍里没有更合适的人员,后继乏人普遍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