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岸紧靠河水,右面不远处就是一座小浮桥。再往右过去二里,就是女儿河两条大浮桥其一。
占据该处山岭,可以加速北岸清军的紧张与忧虑,认为明军大部方向,有可能是向白庙堡运动。
在赵瑄的千里镜中,那处战场烟尘四起,滚滚的清骑,正不断往山岭处冲击,噼噼啪啪的鸟铳声响,便在此处也是隐隐听闻。还有一阵一阵的喊杀声不绝。
南岸的靖边军炮阵,多门火炮不断向那方炮击,将一**攻击山岭的清骑轰乱打散。
不过可以看到,一批批的清军援兵不断到来,密密枪刀的寒光,似乎此地都可以看到。
“鞑子兵马太多了,希望步阵快点到达!”
赵瑄有些担忧地想。
……
虽然清军援兵汹涌而来,不过在赵瑄各炮阵的猛烈打击下,过河的清骑损失惨重,多道浮桥边的河水中。尽是血肉与残肢,还有密集哀嚎的伤员与马匹,过河清兵流淌的鲜血,似乎都将河水染红了。
虽然河岸边上河滩比较松软,很多铁弹砸下。不过掀起一些黑黄的泥土。
然只需离河岸略远,便是长年干旱下被太阳晒得铁硬的土地。炮弹激射后的弹性极佳,呼啸的炮子撞入清骑群中,便是毫不费劲的趟开一条条的血肉胡同。
炮弹砸到浮桥上,正巧又有大波清骑经过的话,造成的效果更是明显。
经过火炮打击,清骑己经散乱,而且他们渡过各道浮桥后,又是队列松散的时候,正所谓半渡而击的最佳时刻。
等待他们的,是正严阵以待的靖边军骑兵,宣府镇骑兵,大同镇骑兵。
每每他们的援军骑兵一股股刚过河,还没列成阵列,对面潮水般的明骑己经汹涌冲来,将他们冲乱,冲散,或许干脆将他们直接挤入河水之中。
这种情形可不是破釜沉舟,在明军骑兵的反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