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隘和交通要地的十个大营,每个大营大约两万人的兵力。
因此朝廷可以用来征讨的苗疆的军队,就只有邻近省份的府兵和驻扎在临近省份的三个大营的营兵。
由于府兵长期分散在各省的不同郡县,因此一直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的府兵也存在实际人数不足,吃空饷的问题,战斗力自然也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因此朝廷主要依靠的就是营兵,这也就是姚辛首先来到江南大营的原因。
江南大营的水师可以用来封锁溪州水运,步军则也比较熟悉山区作战,但是姚辛还是决定要亲自检验一下,以免出现太大的纰漏。
这一次太尉府参赞的名额,可是家族里面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虽然姚辛对于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兵凶战危,曾经去过边疆短期戍边的姚辛还是知道这其中所蕴含的种种危险的。
内陆不同于边疆,苗疆四省虽然一直都是土司自治,但是每年也还是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和贡品,而且各种制度也与内地比较接近,近百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战事,这里附近的几个大营也就跟着松懈了起来。
现在随着朝廷改土归流的决心已定,那么战事也就不可避免。这些年来,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不断,因此军费开销不断增大,这也是朝廷决定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的根本原因。
只是西南虽然承平已久,但是一旦战事爆发,这里就会变得和西北一样。
姚辛看着校场下面的江南大营士兵们,不禁觉得自己此行意义重大。
但是在瑞安的心里,却有另一番打算,这一次朝廷居然在万寿节之前,就临时设立南京太尉府,这明显是告诉大家,战事即将开始,也是警告苗疆大小土司,不要对抗朝廷的改土归流。
只是深谙官场为官之道的瑞安,觉得这个做法并不高明,虽然朝廷统一了四省的兵权,但是如此大的权力,又成为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