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的军工生产,仅靠为数极少的尖端武器,仍不足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强大敌人!”林恩的分析其实还有意回避了一个难以跨越的事实——核威慑,美国很快就将制造出核武器,苏联人也将紧随其后,届时即便德国的天才科学家们能够研制出近乎科幻的尖端武器,也还是无法与之匹敌的。何况时间越长,故土的民众拥护意识愈发薄弱,等到复国彻底无望之时,“避难所”也就成了单纯的世外桃源了!
“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士官叹道,烟抽到一般,他转而安慰自己说:“算了,不去想这么多了,既然隆美尔元帅都肯抛弃威名来到这里,必然是有精妙筹划的,我们就耐心地等待吧!”
这话倒是提醒了林恩,隆美尔何许人也,岂会在看不到出路的情况下憋在这里?劳伦茨.巴赫兼具才华和雄心,又背负了父仇,岂能甘心一世躲藏?
就这样聊着聊着,房间外面的光线居然渐渐黯淡下来——人工照明当然能够仿照自然环境,却永远无法替代阳光。当林恩谈及这点时,士官笑了,他说40年攻陷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时,他们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其中一样就是红外线照射室。法国人考虑到守军士兵长时间处于地下,晒不到太阳会影响身体机能,于是想到了用红外线替代阳光进行“人造曰光浴”,据说还颇受法国士兵欢迎。这样的照射室在“避难所”也有,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周可以前往那里晒1-2次。
听了这些,林恩很是无语,看来高层还真是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需求,俨然一副打持久战的心态,也不知他们在科技研发和军工生产方面有什么令人眼界大开的手笔。首先在人这方面,他们就该将最顶尖的专家和最好的技术人员弄来,可貌似德国战败投降时,诸如火箭之父布劳恩、核物理专家海森堡在内许多武器专家都在德国战败投降时被盟军或苏军搜刮了去,史称苏联的核武器研发就因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