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香港小亨 > 第277章 KTV论道

第277章 KTV论道(4 / 5)

外乎是养家糊口。

想到此,张少杰心中不禁暗道,宝龙公司还是要不断发展,等到宝龙探索的出路,被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商认同之后。

香港电影界,才有可能像好莱坞一般,减少电影的数量,而逐渐以质量取胜。

以目前来看,香港电影每年拍摄五六百部之多,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好莱坞在全球大多数市场都占据统治地位,一年才制作三四百部的电影,可见数量的堆砌,完全不是王道模式。

电影数量一多,整体质量肯定就变差。

如果香港电影行业产生共识,将数量逐步减少到一两百部,单部电影的投资规模增加,逐渐提升香港电影的质量。

只有真正的注重提升质量,香港电影才有未来可言!

像现在的香港电影发展模式,如果沉迷于以数量取胜。必然会造成,一个新创意红了,迅速引发数百个导演跟风。其中,绝大多数的创意跟风,都属于赶时间、赶着潮流未结束之前,要迅速的将跟风作拍出来的质量低劣抄袭品。

历史上,85年的时候,林正英拍了《僵尸先生》,开启了“僵尸流”题材,将香港电影引入了“大僵尸”时代。

因为太多的“僵尸片”几乎是照搬《僵尸先生》的创意、设定,这些僵尸片,不断将抢鼻祖林正英的生意,使得后来林正英拍的许多僵尸片,不断受到模仿者的群起而抄袭。票房大受冲击。

林正英这个师傅饿死,喂饱了那些跟风的徒弟,然则,这些徒弟们肆无忌惮,每年超过百部僵尸片。使得这个原本大有可为的题材,到了90年代初,就成为了扑街题材。

越来越多像林正英这样创新的师傅们,被跟风模仿的徒弟们抢去了饭碗。

而越来越多的题材,被这些“徒弟”们拍烂。到了有一天,师傅们忽然摊手——咱再也想不出创意了。

于是,靠抄袭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