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
如果全面开发金庸小说的版权价值,游戏、漫画、动漫、电影、电视剧全版权运营,每年至少能够获得3亿元营业收入,以及不低于3000万港元的利润!
金庸一生苦心经营的《明报》,到头来其实商业价值还不如他单枪匹马写的14部小说值钱!所以说,如果当年金庸选择仅仅写小说,而不经营报纸的话,可能会比现在还要富
当然了,哪怕是金庸是明报的控股股东,但是明报是一家正规的公司。明报利益归明报、金庸本人的利益归金庸。这种公私分明,才使得明报具有发展的动力。
张少杰与倪匡交流了一番未来对于明报公司的规划,这包括,明报从传统的报刊出版行业,开始逐步转型。
如若能够转型成功,那么明报未来十年之后的主营业务,将会的经营手中掌握的各种文学作品的版权为主。
将旗下的作者提供的文字形式想象力,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各种形式,增加作品的价值和内涵。
一旦这种模式成功,中国文字,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度的增强。因为,外国人或许是看不懂中国文字的内涵。
但是,文字改编成为漫画、动漫、游戏、电影等等方式,就会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了!到那是时候,香港所有的文化、娱乐产业链变成一个强大的整体。那时候,小说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影视产业,就再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形成产业集群,使得各大产业的内涵和创作力,成倍的增长
“我们还是老了,思路没有你们这样年轻人这样活泛!”倪匡笑道,“如果真的做成了,我替今后的香港作家们感激你!”
张少杰点头,他知道此时香港作者的境遇确实不容乐观。香港传统的出版业务,每年的规模只有五六亿港元。发放给作者的总稿酬,不会超过5000万港元。5000万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