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烈来完成这一大事。
“好多!”李昌国一瞧,整整几大排,让人惊讶。
“数代人,上百年的收集,能不多么?”李隆基把李昌国吃惊的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欢喜,捋着胡须笑道。
“陛下,如此之多,臣一时之间哪里研究得完呢。”李昌国皱着眉头。
“这倒也是,是得给你找个帮手。”李隆基沉吟着道:“要是李白在的话,这事最好办了。”
李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是他来处理这些事,绝对是信手拈来,极是轻松。可惜的是,李白眼下在大非川,不在长安。
“要不,朕下旨,把李白调回来。”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国,征询他的意见。
“父皇,儿臣举荐一人可当此任。”李亨上前一步。
“何人?”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给事中王维!”
太子李亨大声回答。
“王维?”李昌国很是意外,这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很多名篇留传于后世,为人称颂。
以王维之才,若是来担当此事,绝对没问题。
“他能文善诗,还工于作画,足当此任。”李隆基猛然想起有这一号人物。
王维的官途前半生还算顺利,自张九龄被贬后,他的官路就不顺利了。李隆基虽然知晓有这么一号臣子,要不是李亨提及,他还真想不到。
“李昌国,你以为呢?”李隆基征询李昌国的意见。
“但凭陛下处置。”李昌国是巴不得马上见到这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哪会不同意。
“好!传旨,召王维进见。”李隆基大声下旨。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传旨。
趁这空闲功夫,李隆基领着李昌国,为他介绍,道:“这是积石山,最多;这是逻些,这是……”
一一介绍,极是详尽,唐朝在吐蕃一事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