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来讲,就算可以实现小型化并列装战舰,一支千艘级常规舰队战斗1个小时,所耗费的零素差不多有50000吨。
50000吨零素什么概念?5个阿巴瑟的瓦斯消耗值!5头贝希摩斯+5000人口上限的瓦斯消耗值!
要知道连伊普西龙人都不会这么挥霍零素。所以,这种实际存在的技术,其实跟天方夜谭没什么分别。
反正科学界这么多年争论来争论去,一些老家伙甚至为此吵得脸红脖子粗,就差没撸袖子干一架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用磁约束机制构筑粒子屏障的方法,来作为能量护盾的研究方向。
但是这种护盾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利用磁约束机制规范粒子,形成能量屏障,或是分子胶体,以防御来袭的射线攻击。
以当下希伦贝尔大区诸国科技水平,搞搞舰载等离子武器,搞搞激光炮量产,搞搞聚变反应堆小型化,多少还有点门道和方向,但要让能量粒子乖乖听话,变成可以抵挡炮火攻击的护盾,其研发进程好比唐三藏西天取经路,还没过玉门关呢。
如何制备护盾粒子,搞定外置磁约束单元,以及用来控制护盾系统的中央计算机,成了困扰科学家们的重大难题,以致对于能量护盾的研究举步维艰,多数人寄希望于伊普西龙遗迹,期盼能够从完整的护盾设备中获得启发,用来完善人造能量护盾。
但是就在其他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近乎停滞的时候,赞歌威尔却在J先生的启发下,反其道而行,将本应放在外面的护盾,放在里面。
外置的能量护盾受限于技术水平不过关,制造不出合格的磁约束装置,与控制系统,可是如果把它们放到里面呢?以上帝武装超越主权国家的技术水平,在装甲中间嵌入一道不停流动的粒子夹层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只需将聚变反应堆级的磁约束装置集成至夹层内外侧装甲,注入事先制备好的重粒子,再辅以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