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事情。让他起了自保之念,不愿跟着大人深究下去。以三司会审的制度,了却此案。”
“哼!”罗士信道:“早在第一天,我就看出那家伙的德行了。什么狗屁的刚直严厉,那是因为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一但伤及自身,避的比什么都快。明知有问题都不敢查,好一个大理寺卿。求人不如求己,从那时候起,我就没指望他了。杜淹用制度,我罗士信难道不能用制度?来,你给我代笔,以刑部尚书的权值,置疑此次判决,要求重审细审。”
“这……”刘燕客眼中露出些许震恐道:“不好吧,大人,请恕我直言。此案最好的结果就是此步于此,过于刨根问底,有维护李瑗的嫌疑,引火烧身呐?”
“让你写就写,哪有那么多废话。我罗士信虽然是个粗人,可也不是蠢蛋,也懂也知道什么是明哲保身。但是更加知道在什么位子干什么事情,当了这个刑部尚书,责任就是查不公的事情。遇到不公正的事情,缩起来不查。当什么官……明哲保身本来是什么意思我个大老粗都明白,遇到危险就避让,遇到困难就逃避,敌人来了举手投降,带着他们屠杀抢掠自己的同胞保全自己这不叫明哲保身。还有,刘燕客今天我就跟你把话说明了。我知道你是个人才,敬你用你,但是你若不改这狗屁‘明哲保身’的想法,你永远成不了气候。尤其是现在的太子即位之后……”
刘燕客给罗士信斥的只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心中只觉得万般委屈,一句话闷在心底说不出口:当今圣上护犊至此,公正廉明又有何用?
到了这个地步,他总算是明白罗士信的脾性了,踏踏实实的写了一封要求重审李瑗案件的书信,并且写明缘由,交由中书省,上传给李世民。
很快中书省传来了李世民的亲笔批示:三法司已定结案,不容重审,同时还下达了对于李瑗一干亲信的判决,所有人都发配边疆。
罗士信这一次也不找刘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