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王公大臣不能使用,从出身上就体现了它的尊贵之处。
其次,物以稀为贵,柴窑烧制的时间不长,再加上作为御用瓷肯定需要精益求精,那烧制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柴窑在宋代就世所稀有,得其碎片以金饰为器。在明清世更是不一见,得其碎片,当作服饰帽饰。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因为柴窑的器物有着非常奇妙的特征,诸如“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柴窑瓷片光芒夺目,如飞箭一般”,这些都点出了柴窑的奇妙之处。
就像三人眼前的这只天青釉三足洗,从刚才王先功和朱大富的话言之中就可以看出其釉色的不凡之处,而器胎则真的就好像薄如纸,比起三人见过的汝窑三足洗更加的精美。
另外如玉质般的釉面也确实细腻的像羊脂玉般,看上去好像有一层油脂般的光泽,可谓是光可鉴人。用手指轻碰瓷器,也发出“铛铛”之声,这两点正好就验证了前文所说的明如镜和声如磬。
证明了这四点,三人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可以肯定这确实是大名鼎鼎的柴窑烧制的器物了。
“不过古文说的“细纹”,应该如何解释呢?”王先功皱着眉头说道。
朱大富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道:“我觉得文中说的“细纹”很可能不是说的开片一样的纹路,你想想,《格古要论》中描写开片纹一般都有详细描写的,比如哥窑的开片描述是“哥窑取纹裂膳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而像官窑器则谓之“蟹爪纹”,汝窑瓷器也是一样。”
“所以我认为“细纹”应该指的是微小的,凭肉眼很难发现的一种纹路。”
王先功想了想,觉得朱大富说的有道理,于是开口说道:“小楚,既然如此,你先上手仔细看一看胎釉吧。”
楚琛连忙摆了摆手道:“二位长辈在场,哪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