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坐,咱们慢慢谈!道台,我是想送一场万世功业、滔天富贵给佥宪,不知道您敢不敢去搏一搏!”
正如龙口当初对陶朗先的观察,陶朗先这人是个好大喜功的性子,既爱钱又爱名,而且还爱功业,因此柳鹏这一开口就让陶朗先振奋,他十分狐疑地问道:“柳少,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这哪来的万世功业?哪来的滔天富贵?”
说到这,陶朗先当即说道:“难道您这功名宝贵会强过主持山东海运这样的大事吗?”
今年山东海运已经达到了米豆八十五万石,而陶朗先既然主持其事,自然捞到了不少油水与说不完的功劳。
虽然他在京边钱粮的事情把户部顶了回去,甚至还一度闹起了辞职,但是最终还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额定的任务不说,还发挥主观能动性准备再向辽东运二十万石,所以户部、兵部与内阁都对陶朗先赞不绝口,有意给他加加担子。
至于陶朗先主持海运,那他自然落得了说不完的好处,只是柳鹏却是笑了:“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确实是大功,但是史记汉书,是记张良、韩信多一些?还是记萧何多一些?”
陶朗先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没想到柳鹏居然有这么大的志向:“柳经历,你不是准备领兵援辽吧?”
自从辽东兵事一起,山东有战斗力的营兵几乎被抽调一空,现在整个山东只有几千名有战斗力的营兵,其余都是一些屯田军、城守军,更糟的是就是这些屯城军、城守军也是兵额不全,兵器衣甲毫无准备,朝廷却是一道接着一道急令,一再要求山东派精兵强将增援辽东。
现在山东连维持治安都不成了问题,何况不管是营兵还是卫所军都觉得驰援辽东是一条死路,个个畏缩不进,一听说越海援辽就装起病来谈条件。
现在山东已经是无兵可调,为了这个问题,上至抚按下至道臣都被兵部训了不知多少遍,陶朗先原本以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