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靠拢,谭泰却觉得不能轻易放弃汉阳,不肯撤兵。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清军要争取划江而治,如果放弃汉阳,退出湖北,就等于放弃了整条长江防线,楚军可以从湖北攻入河南,避开吴三桂的主力直捣京师,这个责任太大,谭泰无论如何都负不起。
“弃守汉阳,我军岂不是望风而逃?你我二人回到北京后,丢官罢职都是轻的,恐怕还会入狱问罪,乃至开刀问斩,屯布儿,你想过其中的后果没有?”
“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相比,你我的生死荣辱有什么打紧?”屯布儿非常激动,大声叫道:“这几万八旗子弟是我大清最后一支可战之兵,如果断送在这里,再也无法抵挡南人的进攻,谭泰,你又想过其中的后果没有?”
“此事关系重大,我不敢自作主张,还是报与皇父摄政王,请他老人家圣裁吧。”谭泰犹豫再三,还是不同意撤兵,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马,赶往北京,向多尔衮请示。
八百里快马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指的是利用驿站接力传送紧急军情,具体速度能有多快,和驿站的完好程度以及道路情况等等都有关系,因为李来亨、榆园军和其他抗清义师过于活跃,河南一带的驿站系统屡次遭到严重破坏,没有足够的马匹替换,湖北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谭泰派出的信使花了好几天,才穿过这两个省,赶到直隶境内速度才快了起来,这一来一去的就耽搁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多尔衮在回复中指示谭泰和屯布儿,让他们随机应变,相机撤退,可以放弃汉阳,放弃湖北,因为西军完败于楚军之手,楚军非常没有遭到削弱,反而实力更强,长江防线肯定守不住,原定的划江而治的计划就必须放弃,只是在这之前,清廷要试图和楚军谈判,向南明求和,谭泰和屯布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如果能在汉阳坚守一段时间,可以让清廷在谈判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既然如此,就在汉阳再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