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可以在山区挖掘修筑工事,甚至可以充当肉搏的武器,由后勤部的专业人员为阳朔兵讲解使用方法,以及山区作战的一些注意事项。
很多阳朔兵却对那把精致的匕首更感兴趣。这把匕首非常锋利。似刀非刀,似剑非剑,刀背上还有一道锯齿,刀鞘则由古怪的帆布制成。楚军造船厂为了制作船帆,从西洋购入大量帆布,裁下来的边角料被制成这种匕首的刀鞘,又结实又轻便,让阳朔兵觉得非常新奇。
“我们把它叫做报国刀,或者尽忠刀。”
楚军军官解释道:“这把刀一定要插在腰间最顺手的地方。如果在战场上受伤或者被鞑子包围,只要拔出报国刀往胸口一捅,就可捍卫我大明军威,还能避免被鞑子捉到后加以酷刑。鞑子对我军的俘虏一向心狠手辣。扒皮抽筋,凌迟活埋都是家常便饭,还活生生地挖出心肝来吃。所以宁可战死也不能投降,知道么?!”
清军没有优待俘虏的政策。汪克凡抓住这一diǎn,几年来一直反复宣传清军的残暴手段。对楚军士兵进行洗脑,所以楚军士兵很少有主动投降的,作战非常顽强。
听说报国刀是这个用途,阳朔兵无不面面相觑,神色复杂。那个楚军军官却浑若无事地继续讲解着,又拔出自己的报国刀进行示范:“你们看,报国刀要挂在大腿外侧,这样不影响活动又方便拔出,哪怕一只手受伤,另一只手也能拔刀自尽。这个刀子很锋利的,我个人认为抹脖子的痛苦更小,对准这里使劲来一下就好,一般都不会失手……”
他如此淡漠地谈论着生死,还用报国刀在自己的颈动脉上来回比划,就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一样从容,仿佛带着一种诡异的魔力般,让阳朔兵感到莫名的敬畏。随着一名军官带头,阳朔兵都把报国刀小心仔细地别在腰间,神色异常郑重。
除了这些单兵装备,楚军还送来了一门虎蹲炮,一百颗“雷将军”,以及大量的弓箭和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