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就会牵动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慎重起见,他和朝廷里的各位大佬反复商议……朝廷里的这些大佬都是很谨慎的,但大多数还是偏向乐观,认为可以适当调整战略方向,向南京方面倾斜,当然福建方面也不能放松云云。
楚勋派系的态度反而有些保守,几位重要的楚勋大佬比如傅冠、文安、吕旻园等人,心情都很矛盾,期待之余又非常担心……南京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听说楚军还钻进了宁镇山区,怎么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况且这一仗就算打赢了,真的收复了南京,反倒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楚军和楚勋也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带来数不清的的麻烦。
隆武帝集思广益,心里大致有了主意。在做出决策之前,又特意召见孙可望。询问他的意见。
孙可望前几天刚刚来到桂林。
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朱姓亲王都被关在封地当猪养。一辈子也不一定会和皇帝见面,孙可望作为第一个异姓王,却和他们完全不同,隆武帝给他下了一份觐见诏书后,就从云南跑到桂林来面圣,并且受到高规格的热烈欢迎。
当然了,云贵那边还有一大摊子,孙可望大老远地跑到桂林,也不是闲的没事来串门的,除了和隆武帝联络感情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和朝廷进行合作。
云南虽然物产丰富,但是地方实在太偏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孙可望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需要和两广、湖广互通有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西军阵营也需要得到隆武朝廷的支持,比如刚刚收复的大半个四川,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就有很多矛盾需要隆武帝从中协调,下一步如何攻略汉中和陕西,也需要各路明军进行配合。
和历史上那个嚣张跋扈的“秦王孙可望”比起来,这个时空的“翼王孙可望”就要内敛得多。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历史上永历帝和大西军合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众叛亲离的流亡皇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