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在大凌河一战中跟随祖大寿一起投降满清,从此为清廷奋斗终生,活活累死在直隶总督的工作岗位上。
此人在大明一方时碌碌无闻,降清后却敢对皇太极屡屡犯颜直谏。乃至在朝堂上和他当场激烈争论。就事说事的话,简直是魏征一样的刚正不阿的铮臣,皇太极对他极为赏识。在历史上,他和博洛一起南征浙江、福建,当过好几年的闽浙总督,属于豪格这一派中难得的封疆大吏,多尔衮当然看他不顺眼,在顺治五年干掉豪格后。很快就以病退的名义撤了他的闽浙总督。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多尔衮就突然挂掉了。顺治亲政后立刻启用这位忠于皇太极的老臣,委以直隶总督的重任,成为满清“疆臣之首”,具体官衔是“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行省,巡抚保定诸府,提督紫金诸关,兼领海防……”。满清的正史里对张存仁的评价极高,“太宗拔用诸降将,从入关,出领方面,乔芳绩最显,张存仁亚焉。”和陕西总督孟乔芳相提并论,称他“通达公方,洞达政本。”,总之是个很牛的家伙。
满清编写的历史当然会吹捧他们所谓的名将,但客观的说,关宁铁骑出身的张存仁的确很会打仗。他当闽浙总督的时候,鲁王朱以海、郑成功、郑鸿逵、郑彩、揭重熙和傅鼎铨都被压得抬不起头,鲁王朱以海最惨的时候每天住在船上,成了著名的“海上天子”,郑成功也只能躲在大小金门岛上,上大陆一次被打下去一次,揭重熙和傅鼎铨大部分时间只能躲在山沟里打游击。
(多说一句,郑成功刚刚起兵的时候实力很弱,后来收编了施琅和他手下的一票精锐部队,又干掉了厦门的郑彩,让郑鸿逵回家抱孩子,才一步步发展起来。当时东南沿海一带的局势很乱,郑成功、郑鸿逵、郑彩和鲁王朱以海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互相之间有激烈的斗争,也有共同抗清的合作,详细介绍的话一两万字都打不住,因为和主要情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