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朝代开国的时候,总有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姓名,满清这方面却差了很多,他们所谓的开国名将,在后世仍被记住的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满清入主中原的时候,汉人江山已经被农民军打烂了,清军没费什么力气就摘了果子,也就没机会造就所谓的名将。(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这是一个比烂的年代,汉人不愿歌颂自己的敌人等等,一一阐述篇幅太长,总之一句话,满清自封的名将很多,但在后人心目中,都是些二流三流的货色。)
谭泰却是其中的另类,此人在历史上机缘巧合,总能出现在闪光灯聚焦的中心,抢足了风头,他一生中被人记住的战功主要有三件,一是生擒洪承畴,二是剿灭金声桓,三是打败李成栋。
明末是个比烂的年代,洪承畴却是个非常厉害的牛人,谭泰抓到他,也跟着一举成名,后来更被多尔衮倚为心腹大将,成为满清二百多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征南大将军。
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巧合,三次就是必然的结果,谭泰总能打胜仗,打败的对手也很强,说明他的确有几分本事,比勒克德浑更加老辣。
不管二流还是三流,谭泰的确算是满清名将了。
自隆武帝以下,南明的文武大臣都有些怕他。
汪克凡对他也很重视,却谈不上一个怕字。
楚军的假想敌是洪承畴,是多尔衮,是鳌拜和吴三桂,谭泰只是前进路上必须搬开的一块石头,最多费些力气罢了。
但是,汪克凡不愿太早露底,有些想法也不太成熟,所以只含糊答道:“臣此刻并无万全之策,但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臣岂敢惜身而袖手旁观!”
这话一说,其他几位大臣的脸上都有些尴尬,他们找出各种堂皇的理由,不愿全力救援南昌,说到底还是畏敌避战,苟且偏安罢了。
像何吾驺这样宽厚的性子,就觉得有些内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