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什么意思?”在场有人轻声问道。他们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打扰木头公发挥。
这个问题,本来刘同解答是最好的,毕竟他们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人家现在十分仔细了观察木头公的一举一动,压根不知道大家说什么。
周福荣也粗略了解,于是跟大家解释:“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
“不错,再者,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洪老笑道。
说话间,木头公已经将大致的轮廓琢出来了。紧接着,就是掘细坯,这是一项很核心的工作,关系着一件作品的好坏,也能看出一个雕琢师刀工的精湛程度。
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己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掘细坯中的镂空技巧,要求以纵纤维组合镂空,镂去多余的部分。要运用带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断的部位留下一小块料使其与临近的部位牵附,待作品完成后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牵附之筋去掉。
木头公下刀很快,让人眼花缭乱,也就是刘同这些行内人,以及楚家强眼力极佳,才看清楚每一刀的走法。
刘同在一边看着,时而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而皱眉不解,有时恍然大悟,有时则是疑惑不解,似乎千头万绪。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忍住不开口询问。他深知道,雕琢师雕琢的时候,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一点不能分心,不然会影响作品的质量。
雕完之后,就是作品的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等了。
修光是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细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