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分别在头版头条各自出了一份配图的文章。
京兆百闻报上详细的阐述着大唐的服饰礼制,从各等阶的衣服,鞋子,包括扣子,配饰都有详细的讲究。最后的一句总结语。更是道出了京兆百闻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大唐的百姓富足,金银丝绸已经不是只能在货架看到的商品,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要知礼,。州县的官员应该教百姓知礼。
渊盖苏文隐约间感觉到了这事情不简单了。
“那蠢货打人的理由就是。服饰僭越!”高句丽使节气呼呼的说了一句。
渊盖苏文再翻另一份大报,长安城报,长安的百姓称之为城报。上面的文章写的却有些针对性了。中心思想就是,以材料有等阶的限制,本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倒退,难道大唐的百姓只能穿破衣吗?当大唐丝绸产量可以让人人都穿上丝绸的时候,百姓也是大唐子民,难道大唐子民不能享受这种富足,却在依旧穿粗麻布衣吗?
那么,这种富足的意义何在。
“看看东市报!”高句丽使节又说了一句。
东市报是个小报,每天的发行量不过两千份,只是最近些日子增加了些,达到了三千多份。
“好狠的笔客呀!”渊盖苏文只看了几句,脸色就变了。
“狠吗?他说的有错吗?而且有些话也不是他说的,而是那个蠢货说的。”
“我大高句丽穷。穷到连王女都穿不起丝绸,自然也不会允许百姓穿好衣服,否则王室必须丢脸。这些话,真是比钢刀还可怕呀!”
渊盖苏文纵然聪明,读书多,可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舆论的威力。
高句丽使节叹了一口气:“圆街商会报上说的更狠,我大高句丽的百姓不敢富,也不敢显富,一但普通百姓富有了,当官的会眼红,轻则打骂,重侧陷害入狱抄家灭门,这才是东市之上,百济使节打人的真像,因为他眼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