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最大的是六个国公:李处耘、史彦超、杨彪、韩通、高怀德、罗延环。分别是开国公、镇国公、辅国公、靖国公、奉国公、护国公。
这六个国公,爵位世袭罔替,只要大许朝一日存在,他们的后代长子就能一直继承爵位。在台面的说法是“开国功臣与皇室同享天下”。
赐免死金牌和圣旨,无论犯多大的罪,国公不会死,爵位也不会取消,最多只是传位给子嗣。
俸禄也很丰厚,每家大抵相当于一个州的两税收入。
本朝初期封的侯爵,统称“开国侯”,主要是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这批人。世袭三代,三代以后如果本家对国家有较大的军功,再传三代。
同样有丰厚的俸禄。
军都虞候、内殿直、外殿直、诸班直的武将,以及部分有军功的指挥使,封伯爵,可传儿子。
……但爵位不是白给的,朝廷将收回所有兵权,进行兵制改革。这些中级以上的武将兵权,将被全部收回。
殿前司、侍卫马步司衙门解散;五军都督府改大都府,解散其中建立的调兵军,统兵军,钱粮军,甲械军,传报军等“五军”。
原来的乡军改名“卫**”。今后的中央军就包括禁军和卫**两类,将掌握全国绝大部分的武力。
国家主要武力从以前的枢密院、两大司掌控的局面彻底改变,转变为枢密院、兵部、大都府、军器监四个衙门分权。
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兵部掌军饷钱粮,大都府掌统兵权,军器监掌甲胄、兵器、火器、战马的存放和管制。
……如此一来,没有战争时,实际上军队最大的单位便是五百人指挥,统军指挥使还不能调动军队,不能发放军饷军需,不能掌握武器。
军一级的统兵武将已经没有实权,由“军司”来统领,军司主要有各衙的文官组成。
厢一级的建制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