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的封面,虽然他已经在微博说过了,可是,很多人压根不玩微博…
“我去!这不是许辉嘛,他还真登了《时代周刊》”
“你要是能拍出全球3亿美元的《黄飞鸿》,你也能登《时代》”
旁边站着的是他的朋友,伸手将杂志取下:“老板,来一份!”
付完钱,两人离开书屋。
“我听说百花奖邀请他,他没去!”
“废话,连个提名都没有,换了是你,你会去?”
两人边走边聊,一边翻开了杂志,仔细看着有关采访许辉的片段。
“我又不是世界公民,我也不想做世界公民,我的电影首先是拍给国人看的…”
“我不觉得好莱坞有什么优势,现在国市场越来越大,好莱坞想要进驻国市场,得按照我们的规矩办事…”
“为了拿奖而改变自己拍电影的初衷,我办不到,我还是觉得人性是美好的…”
詹姆斯没有一点遗漏,将两人的交谈的内容,刊登了《时代周刊》。
其大部分都是许辉对自己的电影,对电影流派包括对自己未来道路的看法。
很新,这年头很少有国导演这么光明正大的说‘拿奖电影跟靠近观众的电影从本质来说,是有区别的’‘国电影最大的优势是市场’。
尤其是,那句充满霸气的‘国电影市场已经越来越大,好莱坞电影想要进驻国,那得按照我们的规矩办事!’
怎么说呢,让人觉得很舒服!
“…云端,《阳光姐妹淘》你去看了吗?”
“还没有,现在去?”
“行,还有,以后许辉的电影只要市,你都要通知我!”
“嗯!”
有时候,一个导演能够打动一个人,简单的一片专访能做到!
很明显,这篇专访让许辉多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