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他的地位,能让他如此激动的事情真的不多了,偏偏眼前就是一个!
从创立六艺书院开始,到嘉佑二年的科举,王宁安做了很多冲击科举制的动作,而这一次,他真的要正式改革科举了!
其实科举制在后世有些被抹黑了,什么是科举制,说穿了,不就是考试选拔文官吗!那和热到爆炸的国考有什么区别?还不都是一个玩意,科举制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个……一个是考试的内容太僵化,第二个是录取的人数太少了。
就拿宋代来说,科举的主要内容就集中在了经义文章和诗词上面……等到明代,出现了八股之后,就连格式也被限制死了。
规矩越来越多,路子越来越窄,代表什么呢?也就是门槛越来越高,想要中进士,不光要有十年寒窗苦读,还要有名师指点,互相帮衬,才能顺利过关斩将。
门槛高了,对谁有好处呢?
当然就是豪门!
寒门子弟可以能一辈子也遇不到名师,哪怕苦读苦学,也几乎不可能掌握科举的要领,但是世家可以,他们什么条件都不缺,这也就是,为什么寒门子弟明明占了九成以上,可是在官场上,他们的人数还不足一半,处处处在下风的原因。
另外一个方面,很多人都有个错误的念头,以为精挑细选,精心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人才!
或许某些情况是对的,但是这么培养官员,是显然不成的……一个优秀的官员,除了要有足够的专业才能,还要接地气,知道民间想什么,能够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想问题,解决问题。
让一个从小出身豪门,含着金汤匙长大,光知道读书的人,如何体会三餐不济,饥寒交迫的感觉?
根本做不到吗!
而且朝廷之上,世家子弟比例太高,任何政策,都要照顾世家利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人家是大股东呢!
就算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