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不能这么算。
用那么多的驴,那么多的人,需要多少草料,多少粮食,而且狭窄的山路能不能摆得开?如果有伤损意外,又要怎么赔偿……
把人工成本也算进去,火车带来的效率提升,就是几十万倍,甚至更多!
这可真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司马光也不淡定了,“修,一定要修铁路!无论多少代价,都没有问题!”
王宁安轻轻一笑,“没多少代价,就是发债!先发2000万贯!”
一瞬间,司马光的脸就黑了。
“我说师父,你就不能想点别的办法,比如让沿途的百姓捐款,或者让商人出资?”
王宁安摇了摇头,“君实,我计划修两条铁路,一个是从幽州向南,直接到金陵,另外再修一条,连接两京,这样就形成了十字形的铁路格局。”
“师父的想法好,弟子赞同。”
王宁安又道:“这两条铁路,都是几千里远,沿途道路地形复杂,需要征收土地,发动民夫,又要有最好的工匠测量设计,安排施工……整个过程,必须倾国之力,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没法成功……靠着老百姓出钱,或者商人投资,他们承担不起风险,唯有朝廷才能扛得起来!你说吧,不发债能行吗?”
……
王宁安曾经想过,蒸汽机也发明了,工厂也建立起来了,是不是就可以功成身退,等着大宋自己跑步进入工业化了?
经过这两年的观察,王宁安断然摇头了。
事情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咱们不妨先想想,英国为什么能工业化,或者在工业化之前,英国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英国打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市场广阔,海外的金银流入,资本充足。
其次,英国又向海外移民,使得劳动力缺口变得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