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的眼球,动了动,他张嘴,想要说什么。
王宁安立刻凑到了赵祯的耳边,强忍着落泪的冲动。
“陛下,臣上次答应陛下的事情,绝没有半点反悔之意,臣一定尽力辅佐殿下,兴旺大宋,如果口不对心,情愿意天打雷劈,万箭穿心!”
赵祯听完之后,眼角滚下泪水,他微微点头。
“朕……父子,何其……何其幸运,能,能得,景平辅佐!”
简单的一句话,已经耗光了赵祯大半的力气,王宁安连忙道:“陛下,臣去把太子请来,陛下留着力气,嘱咐太子殿下吧。”
说完之后,王宁安就退了出来。
赵曙又进去侍奉父皇,王宁安就静静坐在殿外。
坦白讲,这些年,他也不是没有见过生离死别。
比如当年折老太君,百岁高龄,伏在丈夫的尸骨上,含笑九泉;比如恩师范仲淹,一生辛劳,全都为了大宋江山和苍生百姓;比如包拯清廉自守,让人五体投地,甚至包括韩琦,他临死之前,良心发现,太多,太多的人,几乎都数不过来。
王宁安觉得自己已经练就了一颗铁石心肠,不会再有什么波动。
但是不得不说,当他看到赵祯形容枯槁,满脸死气的时候,王宁安的心像是被扎了一样,疼,很疼!
人的感情是处出来的。
这么多年,赵祯提拔,重用,视他为子侄,给他广阔的舞台,任由他驰骋……作为权臣,出将入相,封侯拜相,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这些年来,赵祯也不是没有限制过王宁安,但是,赵大叔从来都是以诚相待,没有像那些沉醉帝王之术的昏君一样,随意操纵臣下,甚至以折磨臣子为乐。
如果说君臣之间的分歧,只怕是横山之战后,派遣了三个钦差,弄得西北大乱,那之后赵祯反思了自己的错误,甚至封王宁安西凉王,给他千里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