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的嘴角抽搐,心在滴血!
姓王的!
你丫的真不是东西!
老夫和你什么仇,什么怨?
你都要走了,干什么坑我啊!
文彦博还能说什么,如果他执意拒绝,下一次王宁安上书,可就不是这些扯淡一样的罪名了!
这次的案子,政事堂两位相公卷入,你文彦博身为首相,就一点罪责都没有吗?
真要是闹起来,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呢!
老文是个聪明人,他稍微想想,也就明白了,亏自己算计王宁安,算计富弼,算计这个,算计那个!
唯独忘了一件事,当把别人都算计进去的时候,朝中也就剩下他一个巨头了。赵祯会放心把朝政都交给他吗?
这就叫机关算计太聪明啊!
文彦博无可奈何,只能领旨。
就在文彦博被外调的第二天,赵祯就火速降旨,新的政事堂人员出炉了。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接首相位置的不是王安石,而是包拯!
老包身体不好,一直在生病,最近更是淡出朝堂,足有一两年的时间。远离了政坛俗务,包拯的身体倒是恢复了一些,这次让他接首相,王安石升了一格,成为次相。
还空了两个副相,则是由司马光和韩绛接任。
另外张方平调任兵部尚书,狄青接了参谋部尚书,苏洵接御史中丞,陈希亮升任户部侍郎,孙固接了吏部天官……整个大宋朝堂,都来了一次大换血。
通过这次调整,原来的保守派势力,几乎被扫荡一空。
首相之位,也交给了正直稳健,忠诚可靠的包拯!
赵祯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需要变法,但是需要的是可控的变法!老皇帝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渴望稳定,渴望平稳……而新的政事堂和六部,正好符合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