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与帝都南京隔江相望,距离南京约百里左右,快马半日可至。
县境除滁河下游和长江沿岸为冲积平原外,多属玄武岩方山丘陵和黄土岗地。从南京走陆路往淮安、清江浦、海州、泗州等地的话,都要行经**,因此**的商贸也颇为发达,每天车马熙熙攘攘。
临近梅雨季节后,天空时常是细雨茫茫。张志年过五旬,须发已微微花白,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腰间系着一个渔篓,手上拿着钓竿,冒着细雨来到县城南郊的龙池边。
南郊龙池出产的鲫鱼肉质细嫩,十分鲜美,远近闻名,但是价钱也比其它地方的鲫鱼高出三成。
张志挽着衣袖和裤脚,因为池边泥泞,连脚上那破旧的“千层底”也脱下来别在了腰间,不管怎么看,他都像个乡野村夫。
不过附近的农人多数认识他,见了他总会停下,让到路边,恭恭敬敬的施上一礼,叫一声:“张训导。”
在明代,各县分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县学通常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
府一级的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则多为与金榜无缘的举人或贡生,由地方官指派。
其中嘱托是约聘教员,类似于后世的代课老师。
而无论是教谕。还是训导、嘱托都与地方行政、诉讼无关,没有油水可沾,“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的奉禄极为微薄,而且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每天与四书五经打交道,也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多不善于经营;
依靠他们微薄的俸禄,不过是勉强能养活自己而已,因此往往只能抛下妻儿一个人去就任。长期过着“妻离子散”的生活。甚至连堂上双亲,都无力奉养。
张志拿着钓竿来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