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梦想多年征服中土的壮举。这是我寇仲的看法,也是秦王的看法,太子和齐王当然另有想法,此正为我只肯与秦王合作的原因。中土未来的命运,阀主一言可决。"
李渊长身而起,在寇仲面前来回竣步,忽然停下,仰望屋梁,似是喃喃自语的道:"今早天尚未亮,净念禅院的主持了空大师在东大寺的荒山引介下,到宫内见我。"
寇仲坦然道:"我早知此事,若非在他力劝下,我已拂袖而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子陵很难怪我。"
这叫打蛇随棍上,于适当时机,尽量淡化与李世民的关系。
李渊别头往他瞧来,双目精芒烁闪,沉声道:"少帅竟是如此不满我李渊?"
寇仲丝毫不让地回敬他的锐利神光,道:"这不是满意或不满意的问题,而是战略上的考虑。若我寇仲只是孑然一身,舍命陪君子又如何?可是现在我手下超过千万儿郎,他们的生死操控在我一念之间,我怎能不为他们着想?"
稍顿续道:"我之所以接受子陵提议,除玉致的因素外,更重要是认为此举行得通。而这看法大半是建立在秦王身上,因为我比阀主更清楚秦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李渊冷笑一声,盯着他道:"我绝不会认同少帅这句话,他是我一手养大的亲生儿子,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比我李渊清楚?"
寇仲从容笑道:"请恕小子冒犯,阀主眼中的李世民,大部份是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眼中的李世民。而我对李世民的认识,却是最直接了当,因为他是我生平所遇到最强顽的劲敌,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因为我了解他的强项和弱点,那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例如昨夜掖庭宫的火器爆炸,我以人头保证,绝不该由他负责。我可以十成十地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