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火拼,令宁王府派来的人无从化解,而后他可以从中取利,找寻他所要找的人。
只要大魔大邪势同水火,和解无门,那家伙不得不挺身而出了。哼!但愿我所料不差,可能我已经找到他了。他不住沉思,暗中打定了主意。
可是,一连串的疑团困扰着他,为免打草惊蛇,他必须小心从事。
“旭弟,该到何处去?”走在他后面的李驹问。
“三天门,到太白书堂借宿。”他信口答。
接近望江亭,走在最后的靳义说:一后面有人跟来,快接近了。”
“他们已跟了两里地,大概准备跟上来打交道。”他泰然地说:“我们到望江亭等他们。”
望江亭也有人等他们。
亭建在路旁的山顶上,向西北望,数十里外的大江像一条银蛇。
城镇隐在淡淡的烟霞里,小得像是玩具,果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远眺,令人油然而生万里江山尽在脚下的豪情,视界与胸襟为之大开。
两个人坐在亭中,面向西北安坐不动,着背影便知是一僧一道,穿的都是补了又补已泛灰色的青色袍衲,光头道冠一看便知身份。
相距约十余步,老道突然转身说:“施主想必乏了,何不进亭来歇歇腿?”
那是一位鹤发童颜的高年老道,一双明亮的眼睛依然显得年轻,膝上放置着一把桃木剑,一看便知是天师道的弟子,会画符撵鬼的所谓法师,保养得好,难怪红光满面,脸上皱纹不多。
和尚也扭头回顾,是一位干瘦矮小,老态龙钟的老僧,与老道完全不同,大概是患了长期营养不良症,脸型真像一头老青猿,那双火眼似乎有点昏花,双手仍在数着念珠,口中哺哺像在低念佛号,念一句数一颗,煞有介事。
“呵呵!真也乏了,该歇歇腿。”永旭一面说,一面踏入亭中,长揖为礼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