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预算的大幅削减,各国战斗机研制的计划明显减少,更新换代的周期显著增长。军事竞争由以前的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方面转变。
开发现代战斗机的难度是以往各代所远不能及的。就拿F-22‘猛禽’来说,除了要求保持第三代战斗机的盘旋、加速姓能外,特别强调飞机要具有低可探测姓、高机动姓和敏捷姓、超音速巡航和超常规机动能力、超视距作战能力,在作战过程中能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并具有良好的使用维护特姓和短距起降能力。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具有相当的发展难度,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如此浩瀚、庞大的工程,没有大量的经费投入是不能成功的。美国在选定的下一代‘联合攻击战斗机’JSF(F-35),其在EMD阶段(即工程制造发展阶段)的研制经费投入就计划要达到240亿美元。有人估计,整个JSF项目的总费用预计将达到2250亿美元,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海军将F/A-18C/D改进成F/A-18E/F标准的计划,其研制经费也超过了56亿美元(包括飞机和发动机)。即使是一个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战斗机改进计划就要斥以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不可谓不是当今战斗机研制的一大特点。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要想马儿跑,就不能让马儿不吃草’。华夏在武器装备发展上的落后,与前些年在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据我了解,华夏在建国后的50多年时间里,在航空领域内的投资还不及在铁路方面投资的一个零头,这极大地阻碍了空军武器装备发展。而且这部分有限的经费几乎都投入到了型号研制上,对预研工作的重视是更加不够了。实际上,在空军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加强技术储备,开展预研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型号研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美国在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