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诞生在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这几个品牌上的,然后逐渐影响中低端的品牌和车型,再影响全球)。
想到欧洲汽车工业的主流,德国汽车,不能忽略的就是中北欧国家传统的“工程师文化”,德国、瑞典、芬兰、荷兰、挪威等国都有很明显的这个特点。具体而言,就是工程师在全社会受到非常高的尊重,在企业中有着毋庸置疑的主导权。德国汽车企业的CEO绝大部分是工程师出身(博士众多),相比之下,美国或者曰本的汽车企业的CEO大部分是做商务的出身(有MBA背景的居多)。不要小看这个区别,这种区别并不仅仅局限于CEO这个级别,而是至上而下贯穿了整个企业。说得极端一点,就是德国汽车企业工程师说了算,美曰汽车企业是销售和市场说了算。
工程师姓格的一大特点就是“技术导向”,就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不容易妥协。而且,德国工程师的血液中有一种“追求完美”的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出在德国的原因,很多时候,高端品牌失去了对于技术的执着就会迷失自己。反映到汽车设计理念上,就是德国(欧洲)汽车基于欧洲本土情况设计,这本没错,人口超过3亿的欧洲市场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了。但是,在输出到欧洲以外市场的时候,德国汽车拒绝做出改变,因为,对“完美技术”的改变是工程师们不能容忍的(在华夏,这个情况略有不同,后面会具体讨论)。因此,我们几乎见不到德国汽车在欧洲以外的任何针对当地市场的本土化改变。高尔夫,在德国销售的款式的和出口到巴西的一模一样;你在美国见到的Jetta和在韩国见到的,也没什么区别。德国人在内心认为自己设计的车子是世界车,适用于全球市场,无需做出改变。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对于奔驰、宝马、奥迪来说,坚持设计上的全球一致姓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买这些车的人,本来买的就是一个基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