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达到一流的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移民百万,世界难题。定政策,斥巨资,走开发姓移民之路,党中央政务院时刻牵挂库区人民。
石宝寨边上的那座老镇,已搬迁复建。2000年底,镇子里的人还在谈论着移民的事。被时间打磨得润滑的街石,古色古香却显破旧的房檐,卖茶叶蛋的老妇人,打着手机、笑得灿烂的青春佳丽……当时记者拍摄的情景,如今全不见了。当地的一位居民颇为开心,冲前去采访的记者说:都搬到上面去了,那边房子修得漂亮,街道也气派!热情淳朴的民风一同搬到上面去了。
三峡工程175米蓄水线,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潇北省、东川市的20个县(市),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2.45万公顷。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总人口将达113万人。
移民历来是世界难题,三峡库区移民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建设工程。任务艰巨、千头万绪。然而,党中央、政务院始终把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挂在心头。早在工程开工之前,相关方面就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水库移民试点工作,动用资金2.37亿元。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发姓移民方针。这是确保三峡水库移民顺利进展的根本保证。
1994年10月,姜恩国一行乘“巴山号”船,离东川,经乌陵(前文第一卷有述,此时乌陵县委书记为陆云来),过万县,下秭归,到宜盛,先后察看了三峡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开发点和大坝施工现场三斗坪。姜恩国强调,三峡工程移民任务很重,要坚持开发姓的移民方针,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以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和库区发展要通盘考虑,协调进行。
2002年10月,顾挽澜同志风尘仆仆到东川考察,他冒着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