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组组资料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95年梁溪和吴城的GDP只相差142亿元,而到了2000年,差额已经扩大到400亿元;更要命的是,自1995年以来,梁溪的外向型经济一蹶不振,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迟滞不前,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使得吴城在外向型经济上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对梁溪的绝对优势。梁溪的城市实力产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梁溪市的定位和功能直到20世纪结束时还未能明确。梁溪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所发挥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正在被周边其它城市蚕食。梁溪的落后不单单存在于经济,而是凸显在城市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一个先进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后进的地区?一个城市的地位是多么脆弱,哪怕一点点的失误和迟滞就能使城市几年、十几年、甚至永远翻不过身来。1992年,当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被吴城市长张新胜流利的英语和深远的眼光征服的时候,便注定了这个城市将赶上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机遇——“西装打领带”的时代将完全代替“草鞋加烟袋”的时代。
其实吴城和梁溪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吴城的第一个“撒手锏”。吴城紧邻华夏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东方,就好比岭南的特区鹏城和浪都紧邻香港一样。吴城正好落在东方100公里都市圈的范围内,当浦东开发和外资大举投资华夏的浪潮掀起时,吴城当仁不让地成为外资投资东方的敲门砖和大后方。199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吴城洽谈工业园地址的时候,从东方乘汽车,居然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漫长的旅程对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无法再把园区的地址往西迁了,更不要说距离还多40公里的梁溪了。于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吴城城的东面扎下了根,并彻底改变了吴城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
政策优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