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宦海龙腾 > 第054章 金元攻势

第054章 金元攻势(7 / 17)

足坛开始接收来自企业、厂家尤其是港澳爱国人士的赞助。但毕竟这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的接受施舍。

经济上的窘迫又对搞足球的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人搞了一个令人心酸也是有趣的计算,同样身为国家队队长,戚务生要从汉末三国一直踢到现代,才能挣到贝肯鲍尔那样多的工资。

不可否认,从建国初期我们的足球界有无数不计报酬、默默奋斗的英雄人物。但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的足球,又有它极其特殊的一面,它需要从事足球运动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毫无保留地全身心投入。这是足球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当时的华夏足球运动员,往往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人心思动。这是因为足球毕竟不是终身职业,未来到底怎么样,前途难卜。不论进厂学一门手艺,还是去上学,必须趁早,否则就来不及了。于是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华夏球员往往就离开了足球。

下面是极有代表姓的例子。

1986年,我国某著名甲级队又获得了全国联赛冠军。照例上级领导宴请全队吃一顿饺子,这是多年来传统的“犒赏”。

没过多久,队里陆续有了三、四名队员提出要离队。其中有一名队员的说法最有代表姓:“我从小就酷爱踢足球,踢球都忘了吃饭。现在都是成年人啦,踢球毕竟不是职业,以后踢不动怎么办?教练这种活谁愿意干谁干,反正我不干。再说,那也是个别人的事,大多数人还得改行,另谋职业。我现在回家去,学点什么还来得及,改行也方便。我家在南方小城市,每年放一次假,队里按规定报销往返车费。如果因父亲的病我请假再回去一次,仅往返车费一项,我就得掏出几年间全部积蓄。所以,只好借款……我连生活上的‘低谷’都冲不出去,还冲什么亚洲……”

这位队员多年来一直是该队很有希望的中场组织者,青少年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