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宦海龙腾 > 第027章 钓鱼

第027章 钓鱼(5 / 15)

力与执政危机、社会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华夏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瘟疫和其他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措施,贫困也成了全体华夏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华夏的历史学家一般都习惯于在政治方面找农民起义的原因。政治虽然是一个原因,当不是全部的,甚至不是首要的原因。站在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口压力首先意味着大量多余的劳动力,多余的劳动力就意味着流民与饥民的增加。人口压力还意味着劳动力的贬值,劳动力一旦贬值,即使没有天灾[***],生活也将成为问题。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农民们再愚昧,也会选择前者,于是战争不可避免。所以,所谓的阶级矛盾,首先是一个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其次才是社会公正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第三是政斧对饥民的处置问题。

种地不需要什么智商,管理种地者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甚至也不需要效率。所以低效与低能是华夏传统政斧的特色,我们常规的说法是小农经济导致了官僚主义。还有华夏政斧是靠天吃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西方商业国家是靠人吃饭,靠冒险吃饭,靠交易吃饭,民众的素质决定了商业政斧的高效与高智。

华夏传统政斧关心的另一件事情是人事:雇工偷懒没有,佃户漏租没有,官员贪污没有,农民起义没有。围绕这些人事,政斧的牧民政策就是愚民,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

政斧知道,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和基础;农业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农业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证。

“革命”一词本来来源于天文学和几何学,其科学含义是“循环往复”,就象四季更替一样。它在科学中意味着变动中的不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既是开始,又是结束。从革命的原始定义里,我们看到了农民革命的特征与最终宿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