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98年1月,某地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两个部门的摩擦事件。此事根源在于行政体制不顺。一个政务院的内参部门就同新华社合作,通过在四个省的实地调查和拍摄,搞了一个‘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调查’的音像内参,报送中央。没过多久,他们就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中央办公厅要求他们写一个文字材料,后来得知,是中央领导同志的意思。通过这个事情,这些智囊们清楚感觉到:中央领导很关注行政体制改革问题。
这些智囊机构的专家如果想让自己的建议能更快速的被接受,还要用更简洁易懂的形式来表达。要让相关部门很快明白他的意思。不能是自己感觉很好,但上面根本不知道你说什么,要不然中间环节就给刷下来了。
另一个无法忽视的渠道则是智囊机构学者对相关官员的私人影响,这在华夏历史上一直被称为“纳谏”。东方大学教授孙先生发表在《复旦学报》上的一篇文章曾列举了智囊机构学者在外交领域施展私人影响的情况:“‘纳谏’行为一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部分体现在一些重要外交智囊撰写的内参报告上,此类报告通常直接交给某些重要领导人或其秘书;一部分体现在思想库人员与领导私下接触的谈话、专题汇报中的外交设想中;一部分则是学者在研讨会发言或某些活动之后因发表某类看法受到领导重视,奉命完成的更为详细的专题报告。”
但不论是哪个渠道,萧宸都觉得,一个能听进劝谏的中央,总比一个人一言而决的中央要好,不管这个领导人多么伟大,多么全能。
上理论课有个把月,萧宸这段曰子的担心却是越来越重,原因是他虽然没见着爷爷有什么严重的病情,但似乎比之前却是又瘦了三分,原本就清癯地脸都有些瘦骨嶙峋的感觉了,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可瘦成这样,却总让萧宸有些揪心,劝爷爷检查身体倒是没有必要的,爷爷的身体如何,一大堆的人关心着、照看着,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