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心,道:“王老那里,经常都有我们空军的一些将领、校官去探望,希望他老人家能再次站出来,向中央提议,但是目前……都有难处啊。”他闭了闭眼睛,忽然又睁开,精光一闪:“不过,再怎么难,我们也不会放弃,没有大飞机,没有大航母,泱泱华夏怎么好叫大中华?是吧萧宸?”
萧宸面色肃然,缓缓点头。
张旭江口中的王老,正是王大珩先生。早在1986年3月,时任华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的王大珩与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三位科学家一起,联名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关于跟踪研究战略姓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即后来产生广泛影响的“863计划”。这份建议书由王大珩起草,定稿后又由王大珩给郑南巡等中央领导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仅仅两天后,郑南巡就对这份建议作出了回应:“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此后,他便一直是大飞机项目进言的领军人物之一。
张旭江见萧宸同意,大为欣慰,大飞机计划耗资甚大,他其实颇为担心一些“政客”们觉得这是在浪费钱,拿着大把大把的钱打水漂。尤其是现在国内的发展正值高速膨胀,但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可以说全国各地都差钱,航空方面一下子要投入那么大的项目,很有可能就是夭折在这批“政客”手里。
但萧宸的态度却让他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他心里并不觉得萧宸对大飞机在军事方面的意义有多少了解,但他知道萧宸对经济工作十分在行,所以心中一动,立刻把大飞机在经济上的意义扯了出来,向萧宸兜售:“我们华夏正面临着国内民航市场快速成长和未来对民机的巨大需求。据美国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华夏还需要购买民用客机2100~2400架,价值高达1970亿美元。从现在的发展看,这一预测可能还是比较保守的。资料显示,与购买飞机配套的培训、维修以及航材备件等,所需费用相当于购机费用的数倍。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