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清末枭雄 > 第六百四十三章 培养体系

第六百四十三章 培养体系(3 / 5)

摸到巡抚的边。

这一系列的内阁调整,如果说获得最大利益的,自然是当属齐宣浩了,而李鸿章也算是获得实际利益不小的人。

至于江道泉和郭龙云,这不能说获得或者失去了多少,从表面上来说他们都失去了不小的实际权力,但是另外一方面,林哲这样安排还是表达了一个态度,那就是朕虽然有些不高兴了,但还是打算继续用你们。

这种敲打比彻底失去自然是要好得多。

至于其他人的话,则是属于正常调动的范畴,不说惊喜但是这些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预料范畴之内,比如上海市市长李南泉。

他就任上海市市长之前,就已经是在中央内阁任职,工商部出身的人历任司长、又是担任过一年的工商部协办大臣,而后才被调去上海担任市长,这本来就是属于正常的升迁范畴。

属于典型在中央爬到高位后,然后外放到地方继续积累主政经验,积累了足够经验后,调回内阁主持工商部工作是属于正常的。

帝国对官员的培养过程,尤其是对高级官员的培养过程已经是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体系。

首先是从国家雇员考试中挑选最具培养价值的年轻人,而且一般都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超过二十五岁的进入士子基本是没啥希望的,而且得在国家雇员考试里名列前茅。

然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一小群人会被安排进入秘书处或者各部,这个起步是绝大部分官员都是难以触及的,因为这些年轻官员们进入官场,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军国大事,这对开阔视野足有重要意义。

在这些地方积累数年后,其中的优秀者也通常能够爬上一两个级别了,然后组织部就会把他们外调到地方,通常是担任县令这种基层的一把手职务,这对那些没有接触过基层的天之骄子来说,实际挑战会非常的庞大,他们担任县令的难度,比那些普通省考出来,然后按部就班升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