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前者要求帝国海军拥有更多,更强大的一等铁甲舰以及更多能够参与舰队决战的船只。
后者要求帝国海军有一种或者多种能够有效威胁敌军护航船只的远洋袭击舰。
海战理论影响到海军的整体战略发展。而战略发展直接影响到海军的战舰设计以及具体编成。
战舰的情况会影响到海军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一等铁甲舰的排水量达到万吨以上,吃水普遍达到八点五米以上,就算是那些二等铁甲舰或者一等巡洋舰,其吃水普遍也达到六米到八米之间。
吃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战舰能够停泊在那些码头。
目前来说,虽然帝国海军的数大海军基地都拥有比较优良的港口,其水深也足以满足大型战舰的需求,但是有港口不代表着有码头了。
当海军决定发展一等铁甲舰的时候,实际上海军就已经开始对现有的海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主要是建造深水泊位以及相关的维护设施。
目前青岛海军基地、上海吴淞海军基地、香港尖沙咀海军基地这三大基地已经陆续修建深水泊位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停泊那些超过五千吨以上甚至一万吨以上的战舰。
这些深水泊位的设计水深,最低的都是十米以上,足以确保停泊一万吨甚至未来两万吨以上的战舰。
同时为了扩展主力舰队的活动范围,对一些外围的海军基地,尤其是殖民地海军基地进行相关建设也是必然的,比如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已经成为了帝国海军这两年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座海外基地。
至于远离帝国本土数千公里的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则是建设力度要缓慢的多,只有一些小规模的码头以及相关的补给设施,但是要给战舰做维修就很困难了。
从战舰设计到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是一环套一环的,而决定